当前位置: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教育装备问答> “窗外”课堂:活泼泼的学习,活泼泼的成长

“窗外”课堂:活泼泼的学习,活泼泼的成长

发布日期:2023-12-20 09:30:18 来源: 编辑: 阅读: 41
“窗外”课堂:活泼泼的学习,活泼泼的成长

户外教育是人类重要的教育方式,无论孔子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学记》的“息焉游焉”,还是陶行知的“大自然即教材”,以及西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然教育”、卢梭主张的“教育务必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让儿童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无不告诉我们——孩子需要走出教室,亲近自然。然而,传统的室内课堂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体验和感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努力打破教室“壁垒”,积极开展“窗外”课堂实践探索,以“天地人”项目为抓手,带领学生从室内走向户外、从书本走向自然,增加学生户外活动时长,拓展学生学习时空,促进学生身心成长,打造“双减”背景下的课堂学习新样态。

建构特色课程,整体架构“窗外”课堂

学校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立足办学理念,合理开发校本课程,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师智慧,汇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意愿,广泛开展“学科+季节”“学科+主题”双线并进式的“窗外”特色课程建设。

“学科+季节”,让自然成为“窗外”活教材。四季更替,每一个季节背后都藏着科学奥秘和历史文化。学校以“四季”为主线,深入思考学科学习内容在四季中的呈现方式,充分挖掘藏在校园、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四季、探秘四季,从而爱上自然、爱上学习。以11月“学科+季节”活动为例,音乐学科让学生走进“五行园子”,唱起《秋日奥尔夫》《丰收之歌》《小蚂蚁搬米粒》等秋季赞歌;科学学科让学生走进亲水湾,观察、探究“树叶变黄了”“亲水湾的水生植物之秋”等大自然的变化。学生用歌曲和律动表达丰收的喜悦,在有趣的探究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开启不一样的学习之旅。

“学科+主题”,让教材在“窗外”灵动起来。学校立足教材,立足学科学习,将教材和课堂搬到“窗外”,将主题性学习置于真实情境之中。以11月“学科+主题”活动为例,语文学科分年级开展“有趣的狼山鸡”“场景歌”“绿茵场上的快乐”等观察、表达活动;数学学科利用校园生活资源,让学生参与“数字寻宝”“寻找校园多边形”等趣味学习,感受“生活中的间隔排列”,探究“运动与身体变化”。在一系列的“窗外”学习中,大自然成了学生最好的学习场所。

拓展学习场域,全景浸润“窗外”课堂

优秀的学习资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以文化人、以境育人,打造“天地为教室,万物皆我师”的校园文化,助力每一名学生浸润式成长。

“四大中心”学习场域。童耕中心是“传统味”的农耕劳动现场,学生在种植和收获中,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项目化实践;童创中心是“现代味”的创造现场,学生在木工坊和编程场大胆想、主动做,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锻炼高阶思维,完成“从大脑到大脑”的项目化实践;生活中心是“家常味”的生活现场,学生进行保洁、烹饪、收纳等劳动实践,完成“从习惯到习惯”的项目化实践;生态中心是“自然味”的观察现场,学生在这里零距离、全过程见证动植物成长,完成“从亲近到亲近”的项目化实践。从播种劳动到发明创造,从烹饪收纳到喂养种植,“四大中心”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行园子”户外乐园。学校建有“金、木、水、火、土”五园,赋予五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生命,动态开展“天地人”项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以水园为例,学校借助“上善若水”“饮水思源”等成语,让学生感知水的灵动,引导学生“知过往、展未来”;金园以诚信为主题,帮助学生明晰“一诺千金”的重要,引导学生明志、修身、笃行。

“六善空间”展示平台。学校精心布置各年级的“六善空间”,以紫色调为主色,从阳光橙到森林绿,从入队红到太空蓝,低、中、高年级分别设计不同的主题,实现“水陆空”全空间的互动共享。学生休息玩耍时,依旧可以探索奥秘、学习表达、挑战思维、共享阅读,进行不一样的审美创造。

其实,校园的每个空间都可以成为“窗外”学习的场所。当学生进入食堂,他们被江海食育文化滋养;来到操场,被极具创意的体育文化标识吸引;踏进荣誉殿堂,以自己的荣誉被陈列于此而感到骄傲……学校努力做到让每个空间都为学生的成长赋能,让每个场域都成为最好的学习资源。

丰富学习方式,成长基于“窗外”课堂

高质量的学习首先应该是完整的学习,离不开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窗外”课堂有效推进了学习方式的创新和教学形式的转变,是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结合的有益探索。学生在玩中做、做中学,在合作、互助中体验探究,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历、磨炼意志,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让正式学习更有趣。美国学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提出,“去自然化”的生活、儿童的“自然缺失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的现代病。学生长期待在教室这一封闭有限的空间,不仅背负的压力得不到解放,而且本应释放的天性也被压制着。“窗外”课堂将课堂搬出教室,融入自然,可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身心愉悦地学习知识。学生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目之所见皆可怡情,耳之所闻皆可悦心,以此为背景开启学习之旅,成为新鲜有趣的美好体验。自然界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窗外”课堂可以将自然界的丰富资源充分利用,使得课堂更加灵动有趣。比如,教学语文学科《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带着学生走出教室,仔细观察攀缘在教学楼墙壁上的爬山虎,再现课文情境,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柿柿’如意,快乐采摘”中,学生前期查阅资料,了解柿子的特点、成长过程,以及采摘的注意事项,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利用自制的工具采摘柿子,再为柿子画一幅“自画像”并制作资料牌,还可以读背与柿子相关的诗词,将采摘过程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创作出来。

让非正式学习更充分。“窗外”课堂让学习随时发生,让学生释放活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满足了学生的闲暇学习、观赏学习、体验学习。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切实之需,也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同时也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午憩时间去亲水湾散步,不仅能近距离观察动植物,还能通过知识卡牌了解狼山鸡、黑天鹅、绿头鸭等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认识铜钱草、茭白、菱角等植物。在课后服务时段,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寻找应季之景,在操场上恣意跑跳,在童耕园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每周一的“紫琅秀场”以“善表达”为目标,台上的学生说唱弹跳,台下的学生鼓掌欢呼;每周三下午一小时的“博识课堂”以“善共情”为目标,各行业精英走进学校,带来前沿、高端、独具吸引力的职业启蒙教育。100多期的“秀场”经历、100多期的“博识”见闻,不仅为学生的才艺展示提供了平台,也为学生打开了接触社会百行百业的视野,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唤醒才艺天赋。

“窗外”课堂拓展了课堂场域、丰富了学习内容、改变了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自然这本“教材”中观察欣赏、探究问题、增长本领、感受美好,学生的语言表达力、综合思维力、艺术表现力、审美创造力等素养均能得到提升,实现了“活泼泼的学习、活泼泼的成长”。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20日第4版

作者:徐 云 顾石红

本文标签:

用户评价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www.ahjyzb.cn All right reserved.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备案号: | |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爱好者及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