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教育装备资讯> “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发布日期:2024-03-05 10:16:03 来源: 编辑: 阅读: 39
“一切有形皆含道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大学不同学科专业中的各类课程均包含课程思政元素,都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和育人本质开展课程思政。

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始终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持“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使命,在课程思政教学上开辟了新路径、凝练了新智慧、生成了新经验。

谁来培养人?

在教师课程思政专业能力发展上聚力

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之问,必须正视“谁来培养人”的教育本体之问。教师是培养人的主体力量,教师的教育理解力、思想力、实践力,直接关乎教育生态构造和教学质量生成。抓住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专业能力,就抓住了课程思政在教育世界中周转运行的关键要素。

持续开展专项培训。在“职业研究者”作为高校引进人才的显性因素背景下,“职业教育者”的身份转型与能力构建就成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务。学校聚焦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价值认同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判断与分析能力、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能力、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嵌入与融合能力以及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等,采取集中封闭、专题报告、申辩式研讨、名师工作坊、观摩交流等形式,定期开展基于课程思政教学专业发展的专项教师培训,从“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实施课程思政、如何实施课程思政”等多个维度,赋能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价值认同、思想生成、能力提升,助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激发多维示范效应。一是长期坚持校领导课程思政教学示范。所有校领导结合自身学科背景,率先垂范,每学期为本科生授课,激发和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政教育重视度、投入度和产出度。二是开设“博约”思政大讲堂。学校设立“博约讲堂”论坛,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一线名师,多视角、多学科、多类别、周期性开展“大思政”专题报告,师生深度参与,协同成长。三是举行校级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以赛促教。学校每年开展教师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比赛,竞赛功能和效应不断外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参与度和专业度不断提升。多维示范,激起教师课程思政的内生动力和创新热情。

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学校以“四个相统一”为价值遵循和逻辑主线,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以规范守底线、以激励促动能,以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制”警醒和警示教师守好私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底线,以“校长质量奖”“优课优酬”制等激发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荣誉感、意义感和获得感,在体制机制健全改革中,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提高课程思政教学专业能力。

如何保质量?

在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上用功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坚持“成人与成才”统一的人才质量观,创设“传道”与“授业”融合的教学生态,构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利益相关方广泛参与、校—院—专业联动督导、反馈和改进机制畅通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有标准、有监测、有反馈、有质量。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修订过程中,邀请包括学科专家、用人单位、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家长代表、校友代表等利益相关方人员参与,贯彻“OBE”认证理念、构筑通识课程体系、贯通第一第二课堂、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明确学科育人功能、注重课程目标关联矩阵,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思政”教学的支撑度、检视度和达成度,从源头上为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提供了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保障。

构建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学校制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学校指导、学院负责、专家参与,分类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标准,以学院为主体研制课程思政实施举措、工作要求和行动计划,建立组织领导、制度支持、评价监督、反馈整改的质量保障闭环。以制度规范课程思政教学,让广大教师理解制度背后的价值导向和教育用心,养成践行课程思政的思想自觉和行为习惯,逐步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由“引导、督导”转向“自觉、自为”,课程思政质量显著提高。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督导评价。对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过程化督导、监测、评价、反馈是确保课程思政质量的兜底性保障。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设计评价方案、采取督导举措。由学生、校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学院同行专家等三个维度,共同组成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其中学生评价在整体评价中占比达50%,凸显学生中心导向,对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生态创设和教学开展实效等,进行全程督导监测,注重过程性、形成性评价,畅通反馈与整改机制,充分发挥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督导评价功能。

何以强支撑?

在课程思政教学平台建设上投入

平台引领、研教融合、信息化支持是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大平台建设投入、增强平台支撑能力是必要且可行的高校综合改革行为,为课程思政提供了示范性、引领性、研究性、智能性等多维支持。

推进课程思政研究性教学。学校专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加强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和产出导向,以项目研究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学理性、结构性和内涵性。组建校—院两级课程思政研讨组,发挥群体教研的问题敏感、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功能。建立虚拟教研室,邀请域外专家进行远程指导,丰富课程思政研讨的理论资源和案例素材。出台研究性教学实施办法,以研促教、以研促学。

发挥省级平台建设的引领效应。以获批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校为契机和动力,全方位整合课程思政资源,全过程贯穿课程思政教学元素,全员参与到课程思政育人过程中。加大省级课程思政教学中心建设投入力度,发挥教学中心的专业性引领辐射效应。通过省级平台建设、中期检查和结项验收等,提升课程思政能力,提高课程思政质量。

以智慧教学开辟课程思政新通道。不断完善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功能多样、设备先进、多终端融合的智慧教室、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等,构建虚实融合、人机协同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加快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常态化遴选培育校内优质课程思政资源。加强师生智慧化教学能力提升,开展教师数字素养培训,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实践能力等。通过加大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力度,务实提高教师智慧教学能力和学生智慧学习能力,为高质量课程思政教学开辟了新通道。

课程思政关乎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素养,关系到人才安全,在探索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上,我们应当是“永远在路上”的积极前行者。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4年03月05日第9版

作者:宋晔 崔振成

本文标签:

用户评价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www.ahjyzb.cn All right reserved.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备案号: | |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爱好者及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