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航空职院:聚焦“卡脖子”难题 推动科教融汇
近日,长沙航空职院蓝鹰众创空间再次获评湖南省优秀(A类)众创空间,湖南省以高职专科为运用主体单位的众创空间仅有2家上榜。这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航空产业“卡脖子”难题,集聚科研院所、高校、行业、企业优质资源,优化产学研平台与机制,形成产学研多赢合作模式,推动科教融汇的重要成果之一。
目前,该校构建了“国家—省—校”三级科研创新平台,牵头成立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航空职业教育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航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了“军政行企校”五方联动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战略平台,先后立项飞机维修、导弹维修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湖南省唯一拥有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高职院校。同时,在校内组建了航空维修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智库,建立了航空智能控制技术、通用航空技术等校级研究所。
依托三级科研平台,学校深度合作的企事业单位超100家,获军队科技进步奖百余项。联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南开大学等院所,成立“激光器工程化应用技术研究团队”“飞机涂层维修技术研究团队”等科研创新团队,引入数百万资金建设实验室,承担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的专项任务,开展“飞机表面涂层激光去除技术工艺研究”等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掌握了飞机蒙皮完全除漆和分层剥落技术,研究成果推动了新技术的转化应用。参与国家标准《绿色制造 激光表面清洗技术规范》的制定,填补了国内激光清洗的标准空白。
在此基础上,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双师型教师。该校黄登红教授在部队某厂交流任职期间,面对国外制造商报出的20万元维修价的情况下,以不到2千元的成本,修复了多台故障机床;秦硕教授受邀为部队某航空集团研制新舟60自动驾驶仪检测设备,攻克了西方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该型飞机自动驾驶仪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研制,并帮助其形成了该型设备的修理能力,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3000余万元。
作者: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