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教育装备问答> 做大做强区域教育资源“蛋糕”

做大做强区域教育资源“蛋糕”

发布日期:2023-12-27 09:40:17 来源: 编辑: 阅读: 85
做大做强区域教育资源“蛋糕”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之年。这一年,国家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各地不断创新改革、各类研究机构加强区域教育改革研究,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逐步形成,实践路径逐步完善。

1. 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2023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初步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到2035年建成适应教育强国需要的公平优质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整机制基本建立,优质教育资源扩充机制更加健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强国建设有机统一,成为新时期区域教育发展的核心战略目标。

区域创新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各地以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为目标,深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为此,甘肃省设立专项资金,按照县均1000万元标准对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市、县进行奖补;山东青岛组建“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倍增”工作领导小组和调度机制,聚焦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的关键指标,力促2023年30%区市达到国家评估认定标准。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政策保障。

建立常驻人口学位供给调整机制。随着2022年我国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人口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为有效应对人口变化对教育带来的影响,福建厦门、江苏昆山、湖南长沙等地按照常驻人口需求变动供给学位,有针对性地持续加大学校建设投入,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在流入地的就学需求。如北京市研制《中小学学位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23年—2025年)》,提高学校建设标准,持续扩大学位供给,最大可能满足社会教育需求。

2. 教育综合改革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关键在于区域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制度创新与机制改革潜力,激发学校发展活力,优化区域教育生态。

深化办学模式探索,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集团化办学已成为多地破解优质均衡发展难题的共同选择,扩大优质学校在管理、师资、文化等方面的辐射作用,进而带动成员校的共同发展。甘肃省通过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学校共同体建设已建成462个教育集团,特别是400个城乡学校共同体有效促进了城乡学校的同步发展。

聚焦课程、教师、学生学习关键因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师和学生学习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根本上是要在这些教育质量关键变量上有所突破。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提出加强省级统筹规划和学校整体设计,不断深化课程育人。7月,浙江省教育厅编制试行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提出优化课程等15项主要任务,推动课程向“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的教学新样态转变,加强学科实践,促进综合性学习。山西省针对基层学校教学困难,编制“新课程教学指导与实施建议”丛书,组建广泛覆盖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30多个学科的指导小组,定期开展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服务,有效提升基层薄弱学校教师专业能力。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运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改进行动。这些有力探索为国家提供实践样本的同时,也激发了区域推进课程建设的活力。

优先保障教育发展,提高经费使用效能。2022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首次超过6万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1年超过4%。其中,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为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提供了根本性保障。2023年11月,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统计体系的意见》,从标准设计、指标设计、制度设计、质量控制、能力提升5个方面提出15条具体措施,旨在满足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同时,各地积极更新教育经费管理办法,从教育投入端落实优质均衡新导向。如浙江省淳安县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和社会公益组织基金,增加对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的撤并综合改革和提质建设。

3. 教育协调发展构建发展新格局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在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既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力,又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内容。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教育强国建设要求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支撑。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其是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基础等影响,区域教育差距仍较为明显。如何推动区域教育创新发展、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是各个层面共同关注的话题。如中国教育学会以“建设教育强国 区域教育创新发展之路”为年会主题,通过北京市、重庆市九龙坡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等地教育发展实践,展示区域教育创新、整体优化区域教育体系建设的方法路径,为区域教育创新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应有机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区域间战略的协同联动,既要强化更高层级的统筹指导,也要增进更为开放互惠的交叉合作。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统筹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等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支撑作用,需要在未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进一步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各地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中因地制宜,借助高校在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为己所用,打开区域教育发展新思路。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需要全要素协调共进。教育协调发展除了人财物“硬”的要素外,还包括理念、机制、方法等相对较“软”的要素。如果说以人财物方面的倾斜支持为主要形式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第一阶段,那么以聚焦内生动力激发为主的做法则是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升级版。不同类型区域之间通过有组织开展研讨会、交流互访、实地调研等,无形之中推动了教育理念和方法等“软”要素的流动,使区域协调发展逐步走向全要素协调阶段。

4. 数字赋能构建共建共享新平台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已取得巨大成就,信息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新常态。据统计,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超4.4万条中小学资源,上线1300多个职教专业教学资源库,开放2.7万门优质大学慕课,成为世界第一教育教学资源库,保障了全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和智慧教育的进一步深度应用,各地区持续利用数字化技术突破发展瓶颈,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有了新的起点。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智慧环境创设、资源服务优化、教育教学革新、数字素养提升、终身学习推进等八大主要任务,教育治理效能得到显著提升;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分层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培训、教研等活动,全区教师信息化工具应用考核通过率达到99.4%;上海市宝山区搭建全域数字教学环境,构造“智慧同侪课堂”,应用“教学智能助手”为备课、教学、作业、学情诊断评估等环节提供有效辅助,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成效。这些区域探索,一方面为区域推进数字化提供了方案,同时也通过数字化促进了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仍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各地要结合区域优势与实际,不断激发全社会支持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热情。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要把构建优质均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融入相关政策和具体行动中,真正转化成为每一个地区、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的行动实践,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育研究所所长)

《中国教师报》2023年12月27日第15版

作者:安雪慧

本文标签:

用户评价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www.ahjyzb.cn All right reserved.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备案号: | |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爱好者及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