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的成语,兵的成语

兵的成语
1、草木皆兵:2113
读音5261:cǎo mù jiē bīng
表达意思:意4102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1653作敌兵回。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答神疑鬼。
出处: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2、兵贵神速:
读音:bīng guì shén sù
表达意思:表示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
出处:出自《孙子·九地》。
3、穷兵黩武:
读音:qióng bīng dú wǔ
表达意思:意思是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
出处:出自《明史·范济传》。
4、厉兵秣马:
读音:lì bīng mò mǎ
表达意思:指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兵荒马乱:
读音:bīng huāng mǎ luàn
表达意思:意思是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出处:出自《梧桐叶》。
带“兵”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兵败将亡
【拼音】: bīng bài jiàng wáng
【解释】: 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3396335作战失败。
【举例造句】: 趁还没有兵败将亡的时候,我们赶快改变战术。
2.兵不厌诈
【拼音】: bīng bù yàn zhà
【解释】: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出处】: 《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举例造句】: 若说兵不厌诈,诸葛亦无如此之阵图,若说幻不厌深,偃师亦无如此之机械。
3.先礼后兵
【拼音】: xiān lǐ hòu bīng
【解释】: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
【举例造句】: 你这先礼后兵方法实在高明。
4.解甲休兵
【拼音】: jiě jiǎ xiū bīng
【解释】: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比喻不再战斗。
【出处】: 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铭》:“虽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
【举例造句】: 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5.百万雄兵
【拼音】: bǎi wàn xióng bīng
【解释】: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出处】: 宋·赵葵《南乡子》词:“束发领西藩。百万雄兵掌握间,召到庙堂无一事,遭弹。”
关于兵的成语
兵临城下、
纸上谈兵、草木皆兵、杯酒释兵权、十八般兵器、穷兵黩武、厉兵秣马、兵不厌诈、赔了夫人又折兵、兵不血刃、上兵伐谋、哀兵必胜、短兵相接。-
880
-
880
-
880
-
880
-
880
-
880
-
880
-
880
-
880
-
880
-
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