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教育装备头条> 读书分享引领校园阅读新风尚

读书分享引领校园阅读新风尚

发布日期:2023-11-14 13:58:52 来源: 编辑: 阅读: 57
读书分享引领校园阅读新风尚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小学读书分享活动的通知。从11月9日开始,教育部依托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以下简称“读书平台”)组织开展中小学读书分享活动,并在读书平台开设分享专区。活动要求,分享内容要符合《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突出“学习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学科学 爱科学”“典耀中华”等主题。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引导中小学阅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将进一步推动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深入开展,充分调动青少年学生读书热情。

读书可以让孩子看见更大的世界。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每个人一生受用的好习惯。读书习惯的培养要趁早,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精神成长的关键期。因此,中小学是培养读书习惯的关键阶段。教育部将此次读书分享活动的主体定位为中小学生,正是把握住了这一年龄阶段,将关注重点放在了中小学生身上,引导他们快乐阅读、健康成长,同时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弘扬校园阅读新风尚,需要与时俱进,善用新方式、新方法。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要善用信息技术为中小学生阅读插上翅膀。当前,以屏幕为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成为潮流,它让阅读更便捷、更高效,也带给受众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因此,信息化时代中小学的阅读推广也应该结合数字信息技术,与时俱进,跟上科技的步伐。此次教育部读书分享活动所依托的“读书平台”就是应用网络新技术对读书活动的一次创新与拓展。在这个平台上,中小学校及师生自愿分享读书作品、导读资源和读书活动案例,将极大地满足中小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需求,促进各地学校和广大师生互启互鉴,营造更加浓厚的校内外阅读氛围。

弘扬校园阅读新风尚,需要尊重阅读内在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让阅读回归本源,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与之相对应,阅读也应实现从形象思维推进发展至理性思维。这就要求中小学生的阅读应根据不同阶段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健康特点,在阅读内容上作出安排,体现分级阅读的科学要求。与此同时,当前碎片化阅读与快餐式阅读看似简单、高效、速成,但其容易无视学生的主体性与认知特点,无视阅读之美与阅读规律,时常将丰富的阅读变成枯燥的听讲解与背讲解。如此,阅读的思维过程变成了一个纯粹的记诵过程,一个原本充满理智感的丰富体验变成了简单机械记忆的规定动作。此次教育部读书分享活动鼓励广大中小学生分享读书心得、思维导图、绘画、短剧、朗诵、手抄报、手工作品等各种形式的作品,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归阅读本身的丰盈。

弘扬校园阅读新风尚,需要教师做好阅读引领,成为阅读榜样,推动校园阅读走向深入。作为学生阅读的具体引领者与实施者,教师是学生眼中的权威。他们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可以与学生一起走进书籍的世界,感受阅读的力量,培养与提升人文素养。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用好课堂这个主渠道,精彩诠释阅读之美。同时,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减少“题海战术”式的阅读任务菜单,鼓励学生自由分享和讨论,享受阅读活动过程。另外,教师还要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对相关课外拓展阅读的兴趣,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积极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目前,无论是传统的纸质书籍抑或是网络上的阅读物,都可谓包罗万象,导读与解读质量也参差不齐。此次教育部读书分享活动将中小学教师导读资源与师生共读、名家领读等读书活动案例集中呈现,使其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优质学习与阅读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站式阅读优化指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2023年3月27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相信在此次教育部读书分享活动的助推下,在学校、教师、学生当中,读书将蔚然成风,浓厚的阅读氛围将在全社会弥漫开来,成为建设书香中国乃至文化强国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系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3年11月14日第2版

作者:徐健

本文标签:

用户评价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www.ahjyzb.cn All right reserved.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备案号: | |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爱好者及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