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教育装备头条> 加强学科专业调整优化 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加强学科专业调整优化 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3-09-15 14:54:45 来源: 编辑: 阅读: 33
推进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改革,切实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的规划愿景变成现实图景,需要树立系统思维、全局观和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明确改革的逻辑、内涵及实施路径。通过加快推动各项综合改革举措,引导各高校充分结合校情实际形成“一校一案”,积极探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中国方案、区域模式和校本路径,回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对人才培养布局的关切和需求,走好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1.依托“四新”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内涵式发展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四新”建设,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关键举措。深入推进“四新”建设,能够有效推动学科专业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作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调整优化的重点领域,新工科建设深度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对接产业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融合需求,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引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推动工科与工科之间交叉复合,工科与文科、农科等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同时引导应用理科向工科拓展延伸,培育新的工科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新医科建设则紧密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主动适应现代医学和健康产业新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医工融合”为重点,积极探索医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医学+X”“X+医学”等多学科背景的新兴学科专业。新农科建设突出强农兴农使命担当,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服务支撑农业强国建设,持续优化涉农学科专业结构,探索“农+X”“X+农”多学科复合的专业升级改造和新专业培育,提高学科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和前瞻性,积极推进农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创新,进一步完善“知农爱农”人才培养体系。新文科建设主动适应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新要求和新使命,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大背景下,通过推动原有专业升级改造和发展文科新兴专业,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文科人才培养体系。
2.实施强院兴校,激活校院两级组织创新活力
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强院兴校能够优化上下联动机制、学科专业调整与社会人才需求联动机制,平衡好学校的调控能力和学院的发展活力。在学校总体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规划的统筹调控下,强院兴校改革能够切实推动学院通过多样化探索,深入把握学科发展规律、产业需求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全面增强人才培养主体意识,加强主动思考和超前谋划,深入凝练学科专业建设方向,重点围绕产教融合、学科交融理念切实做好学科专业的增量优化、存量调整和内涵建设提升,自觉加强学科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改革的积极性。实施强院兴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精准引导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在不同赛道、不同领域办出水平,加快推动高校特色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加快构建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3.优化评价体系,构建学科专业动态调控机制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高等教育改革要用好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加强人才需求预测、预警、培养、评价和培养过程持续改进等方面的紧密协同,努力构建以服务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要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突出创新引领,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四个面向”作为高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成效的基本评价标准。要确保学科专业动态调控机制科学建立在以“高校自我评估、院校评估、专业评估和认证、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国际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之上。通过国家调控、省级统筹、高校自律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总体路径,立足国情实际推进分类分层评价,引导高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和办学优势,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在不同赛道上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教育# #学科# #高等教育#
本文标签:

用户评价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www.ahjyzb.cn All right reserved.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备案号: | |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爱好者及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