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教育装备百科> 老贝波与“庖丁解牛”

老贝波与“庖丁解牛”

发布日期:2024-03-13 09:32:53 来源: 编辑: 阅读: 48
老贝波与“庖丁解牛”

《毛毛》是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的作品,是与《格林童话》齐名的童话。它以奇幻的故事直指对时间与生命的思考。

故事中最早让我心动的不是主人翁毛毛,而是清洁夫贝波,一个“庖丁解牛”般的扫地僧。

在《毛毛》中,清道夫贝波是第一个出场、毛毛“特别要好的朋友”。老贝波热爱自己的工作,甚至在工作中找到了独有的氛围和节奏。他的心一直安在当下,无论他在扫还是在停,心只在这一刻,并不因未完成的任务而焦虑。老贝波把黎明的阳光、春日的颜色、风吹过的花香、落叶踩上去咔嚓的破碎声……都扫到了街道的每一点“干净”中,也扫到了自己的心里。

一如“庖丁解牛”,将商汤的舞蹈、尧的乐曲节奏都融入自己解牛的动作、节拍和音律,平凡的工作就成了美妙的艺术创造。

我们的工作也应专注当下、编织美好。多彩绘本、经典诗歌、伟大童话、朗诵与表达、探索与好奇……让知识在课堂上活起来,在孩子的生命里活起来。正如惠特曼在《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想要告诉我们的,将美好的事物编织到课堂、编织到孩子的生命中去吧。教师、学生、课堂相互编织,就成了一幅不分彼此的艺术织锦。

老贝波的工作艺术,并非一蹴而成的。一开始,他也焦虑不安:“有时候,我看着前面那一条很长很长的街道,会觉得那条路长得可怕,于是心里就想,这条路一辈子也扫不完啊!”

这样的焦虑,多么耳熟啊!到底是庞大的工作量还是因为对“看不到头”的揣度让我们如此焦虑呢?

疲惫,不仅是身体状态,更是一种心灵状态。就像庖丁还未成就技艺之前,手中的刀总会摧折驽钝,需要更替。精进,就成了必须。

所幸,老贝波找到了精进之道:“只想下一步”,只全身心投入下一步的事情中。更重要的是“感到愉悦”。愉悦、热爱,全身心投入。

我们的工作也应专注当下、沉浸愉悦。忘记千头万绪,走进课堂,满怀热爱。我们在工作中与世界交往,在“读写思研”中切磋琢磨,就成了更好的自己。正如《教学勇气》想要告诉我们的,最终形成自我认知与风格的统一,正是我们工作精进所在。

在老贝波身上,我们得以窥见“以技近道”的生命状态——通过某种具体工作或者事务的训练达到舒展、自由、游刃有余的生命状态,领悟“道”、贴近“道”、行在“道”中。

这也正是“庖丁解牛”的真谛。如果方法是刀,事是牛,一件事很顺遂时,就是正中骨节的时候;而发出声音、卡涩的地方,就是我们日常中不顺遂处、情绪波澜处、认知冲突处。这时,我们的刀刃需要重新寻找切入的节点。

我不由扪心自问:我能如是工作,如是精进吗?

家校沟通中,遇到情绪激动的家长,会不会是我语言的“刀刃”没有解开他的疑难?怎样更好地找到对方的焦心所在?

教学过程中,学生偶尔沉闷走神,会不会是我课堂的“刀刃”没有切中他的所需?如何打磨教学,更精准地在课堂中形成交集点?如何帮助孩子在原有认知上探索新的疆域?

思维是如何变化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是什么样的……世界的“肯綮”在眼前展开,我仿佛看到了一条坦荡的大道。

合上书,此时老贝波与庖丁的形象成为我目光所向的野望。如是工作,即是艺术,是修行,是修心。我心坚定,再无转移。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溪泉湾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4年03月13日第8版

作者:张羽轩

本文标签:

用户评价

评论内容不能为空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www.ahjyzb.cn All right reserved. 教育装备知识百科网-www.ahjyzb.cn

备案号: | |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爱好者及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